长春机场疫情政策解析,最新规定与旅客出行指南
5
2025-05-19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对全球航空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PEK)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PKX)同样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疫情如何影响北京机场的运营?机场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未来又将如何调整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航空需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从2019年的1亿人次骤降至3451万人次,降幅超过65%,2021年虽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大兴机场同样受到影响,原计划2020年实现4500万人次的吞吐量,实际仅完成1600万人次。
由于严格的出入境管控,北京机场的国际航班数量大幅减少,2020年3月,中国民航局发布“五个一”政策(一家航空公司在一个国家保留一条航线,一周最多一个航班),导致北京的国际航班量下降90%以上,即便在2022年逐步放宽后,国际航线恢复仍较缓慢。
国航(中国国际航空)作为北京机场的主要基地航空公司,2020年亏损超过144亿元,其他国内外航空公司也纷纷削减北京航线,甚至暂停运营。
北京机场迅速响应政府要求,实施了一系列防疫措施:
为减少人员接触,北京机场推广无接触服务:
尽管客运受挫,但货运需求激增,北京机场加强全货机运营,2021年货运吞吐量同比增长10%,成为疫情期间的重要收入来源。
2021年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趋稳,北京机场的国内航班量逐步回升,2022年春运期间,首都机场日均航班量恢复至1000架次左右,接近2019年水平的80%。
由于全球疫情反复,国际航线的恢复仍面临挑战,截至2023年,北京机场的国际航班量仅恢复至疫情前的30%-40%,部分航线仍处于停飞状态。
大兴机场原计划分担首都机场的客流压力,但受疫情影响,其运营规模被迫调整,大兴机场可能更多聚焦国内航班和部分亚洲短途航线,而首都机场则继续承担国际枢纽功能。
后疫情时代,北京机场将继续推进智能化建设,包括:
未来机场需建立更灵活的应急机制,
随着国际旅行逐步放开,北京机场可联合旅行社、酒店等推出“航空+旅游”套餐,刺激出行需求。
疫情给北京机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加速了其数字化转型和运营模式创新,尽管国际航线恢复仍需时间,但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提升和防疫政策优化,北京机场有望在未来几年重回增长轨道,作为中国航空业的标杆,北京机场的抗疫经验与复苏策略,也将为全球航空业提供重要参考。
(全文共计1450字)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