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和传播,许多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面对新冠,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无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支持机体恢复为主,以下将详细介绍新冠感染后常用药物的选择原则、具体推荐及注意事项,帮助大家安全应对疫情。
新冠用药基本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指南均强调,新冠用药需遵循个体化、科学化原则,轻症患者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并接受抗病毒治疗,普通人群无需盲目囤药或预防性服药,不当用药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或其他副作用。
对症治疗药物推荐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以下药物可用于缓解常见症状:
-
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 布洛芬(如芬必得)、对乙酰氨基酚(如扑热息痛):这两种是首选的解热镇痛药,通常建议体温超过38.5℃时使用,但需注意每日剂量限制(对乙酰氨基酚每日不超过2克,布洛芬不超过1.2克),避免联合使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
咳嗽/咳痰
- 干咳无痰:可选用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镇咳药。
- 咳嗽有痰:建议使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药,帮助排出分泌物。
-
鼻塞/流涕
可选用氯苯那敏、伪麻黄碱等缓解鼻部症状的抗组胺药物,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服药后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
-
咽痛/咽喉不适
可使用含片(如西地碘含片)或喷剂(如开喉剑喷雾剂),同时多喝温水、用淡盐水漱口。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针对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重症风险,目前国内批准的药物包括:
-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适用于发病5天内的轻中型患者,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与多种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存在相互作用。
- 阿兹夫定:可用于中型新冠患者,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 瑞德西韦:需静脉注射,仅用于住院重症患者。
注意:上述抗病毒药物均为处方药,切勿自行购买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中医药治疗选择
中医药在新冠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常用方案包括:
- 轻症风热犯表:推荐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
- 湿毒郁肺:可使用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颗粒。
- 恢复期气阴两虚:可选用生脉饮、六君子汤调理。
使用中成药时需注意辨证施治,避免盲目跟风。
这些用药误区要避开!
- 盲目叠加多种药物:例如同时服用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可能导致肝损伤。
- 滥用抗生素:新冠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无效,除非合并细菌感染。
- 预防性服药:未感染时无需服药“预防”,反而可能破坏机体免疫平衡。
- 轻信“网红神药”:某些未经科学验证的药物可能延误病情。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首选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避免使用布洛芬或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儿童:选择儿科专用剂型(如布洛芬混悬液),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时咨询医生。
营养支持与康复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感染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和维生素C(如新鲜果蔬),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呼吸训练和适度运动,提升免疫力。
面对新冠,科学用药是关键,轻症患者可对症处理,重症需及时就医,切记药物是双刃剑,合理使用才能助力康复,盲目用药反而可能伤身,保持良好心态、遵循专业指南,才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科普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自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