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许多人开始关注如何通过药物或饮食来预防感染,网络上流传着各种“预防新冠药物清单”,从板蓝根、双黄连到维生素C,甚至抗生素等,五花八门,但事实上,盲目用药不仅无法有效预防新冠,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本文将从科学角度,为大家厘清预防新冠到底该“吃点什么”,并提醒哪些药物绝不能乱吃。
预防新冠,有没有特效药?
首先要明确的是,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被证实可以预防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健委多次强调,不推荐任何药物作为新冠的预防手段,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其能阻断新冠病毒的感染。
疫情期间一度被抢购的“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等,均未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对新冠有预防作用,而一些人在未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更是错误的做法——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对病毒无效,滥用还会导致耐药性。
真正有效的“预防”是什么?
相比于依赖药物,以下方法是经过科学验证、真正有效的预防手段:
- 接种疫苗:新冠疫苗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工具,能显著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
-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处规范佩戴口罩,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
- 勤洗手、多通风: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减少病毒残留和传播。
-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如果非要“吃点什么”,可以关注什么?
虽然药物不能预防新冠,但通过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我们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风险或减轻症状,以下是一些建议:
-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营养素,但过量补充并无额外益处,日常多吃新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草莓)和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即可满足需求。 -
维生素D:
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有关,适当晒太阳(每日15-20分钟)和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强化牛奶)有助于维持免疫健康。 -
锌元素:
锌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坚果、瘦肉、海产品等是锌的良好来源。 -
中医药调理: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通过调理体质提升抗病能力,适量饮用黄芪泡水、食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有助于养护呼吸道,但需注意: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建议自行乱用“防疫方”。 -
益生菌:
肠道菌群与免疫力密切相关,酸奶、发酵食品等富含益生菌,可适当摄入。
警惕“预防神药”陷阱
近年来,不少商家打着“防疫”旗号推销产品,如“新冠预防药”“消毒胶囊”等,这些均属虚假宣传,国家药监局曾多次发文打击此类行为,消费者应保持理性,勿轻信谣言,更不要盲目囤药或服药。
特殊情况下的药物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未接种疫苗的免疫缺陷者、密切接触者等),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单克隆抗体或抗病毒药物作为暴露后预防,但这必须在专业机构指导下进行,绝非个人可随意使用。
预防新冠,没有捷径可走,真正有效的不是某种“神药”,而是科学防护和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积极心态,才是守护免疫力的根本,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但科学才是最好的“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