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8日,重庆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9例,无症状感染者8583例,当前,重庆市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但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中心城区社会面发现感染者占比持续下降,九龙坡区、渝北区、江北区等重点区域疫情发展逐步趋缓,重庆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表示,将坚持“三个协同”,即区域协同、城乡协同、点面协同,扎实推进社会面动态清零工作。
同日,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086例,其中社会面筛查人员179例,北京市疫情新增病例数持续高位增长,社会面病例数持续上升,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朝阳区是疫情重点区域,面临较大压力,该区继续倡导群众减少流动,鼓励采用居家办公、线上会议等灵活工作方式。
重庆中心城区实行差异化防控策略,有序解封部分低风险区域,针对群众关心的生活物资保供问题,重庆市建立了“白名单”制度,确保保供企业和网点应开尽开,保障配送人员充足到岗,重庆市米、面、油、肉、菜等生活物资储备充足,供应渠道畅通,价格总体平稳。
北京市面临寒潮天气与疫情扩散的双重挑战,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充实医疗力量,缩短患者排队时间,北京市要求全力减少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保障紧急就医通道畅通无阻。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当前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呼吁市民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防疫人员落实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对于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不随意扩大监测范围,不层层加码。
北京市疾控中心指出,该市社会面病例数量的增加说明存在潜在传播链,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防疫管理,减少聚集性活动,落实好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北京市多个区县已启动“防疫健康爱心包”发放工作,为困难群体和老年人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资和药品。
两地均强调,要坚决压实“四方责任”,即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服务,通过设立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方式,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已达88.6%,北京市这一数字为82.7%。
随着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到来,两地疾控部门都提醒公众要做好多病共防,注意防寒保暖,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重庆和北京两地疫情防控部门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采取更为科学精准的防控手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