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和传播,感染新冠的人数仍在增加,许多人在确诊后第一反应是:“我应该吃什么药?”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不少人盲目跟风购药,甚至滥用药物,导致健康风险,新冠用药需根据症状、个人体质及病情严重程度来科学选择,而非一概而论,本文将基于权威指南和临床研究,为您详细解析新冠感染后如何合理用药,并提供实用建议。
新冠用药的基本原则:对症治疗,而非“特效药”
必须明确一点:目前尚无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健委均强调,新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这意味着用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提高身体舒适度,帮助免疫系统战胜病毒,盲目使用未经证实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或抗病毒药)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轻症患者常用药物推荐
轻症患者(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正常)通常只需居家隔离休息,并针对以下症状用药:
-
发热或头痛:
- 推荐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
- 注意事项:两者均可有效退热和镇痛,但布洛芬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胃病患者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避免同时服用多种退烧药,以免过量损伤肝脏。
-
咳嗽或痰多:
- 干咳无痰:可选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
- 咳嗽有痰:建议使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药,帮助排出分泌物。
- 天然辅助:蜂蜜柠檬水或梨汤也能缓解喉咙不适。
-
鼻塞或流涕:
- 推荐药物:氯苯那敏(扑尔敏)或伪麻黄碱(如新康泰克),但此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需避免驾车或操作机械。
-
咽痛或炎症:
- 局部用药:西瓜霜含片、西地碘含片等可缓解疼痛。
- 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但需辨证使用(适合热性症状,如喉咙肿痛、黄痰)。
重症高风险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对于高龄、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心脏病)或免疫缺陷者,感染后可能发展为重症,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适用于发病5天内的轻中型患者,能显著降低重症率,但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降压药、降脂药)。
- 瑞德西韦:需静脉注射,通常用于住院患者。
- 阿兹夫定:我国获批的小分子药物,但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意:抗病毒药为处方药,不可自行购买服用!错误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或副作用。
中成药的选择与误区
中成药在新冠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必须辨证施治:
- 连花清瘟胶囊:适用于发热、咳嗽、咽痛等“热毒袭肺”证,体质虚寒(易腹泻、怕冷)者不宜使用。
- 藿香正气水:适用于伴有呕吐、腹泻的湿邪症状。
- 金花清感颗粒:用于轻症发热和咳嗽。
切记:中成药并非“预防药物”,未感染时无需服用。
这些药物需谨慎或避免!
- 抗生素:新冠是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无效,除非合并细菌感染(如咳黄脓痰),滥用会加剧耐药性。
-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仅用于重症氧疗患者,自行使用可能抑制免疫。
- 未经证实的“偏方”:如伊维菌素(兽用驱虫药)、羟氯喹等,均无明确疗效且风险高。
营养支持与居家护理
药物之外,休养和营养同样重要:
-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1.5–2升,避免脱水。
- 高蛋白饮食:鸡蛋、牛奶、鱼肉等助力免疫修复。
- 监测血氧:使用指夹式血氧仪,若饱和度低于95%需及时就医。
科学用药,避免恐慌
新冠用药的核心是“对症”和“安全”,轻症患者以缓解症状为主,重症高风险者应尽早就医评估抗病毒治疗,切勿盲目囤药或跟风用药,尤其避免多种药物混用(如退烧药与复方感冒药同服可能导致肝损伤),休息和营养才是战胜病毒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或药师,个人体质差异较大,需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