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与社会经济秩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一环,除了那些声名显赫的科研院所和创新药企之外,一家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老兵”——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新冠疫苗的保供战场上,书写了一段至关重要的“新传”,展现了作为国民疫苗企业的不凡担当。
历史积淀:“老兵”的底蕴与使命
要理解长春生物在新冠疫情期间的角色,首先需了解其背景,长春生物并非横空出世的新锐,而是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旗下的核心企业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历史悠久的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数十年来,它一直是我国计划免疫疫苗(如麻疹、水痘、乙脑等疫苗)的骨干生产企业,为守护几代国人的健康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份深厚的生产经验、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是其能够迅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新冠疫苗生产的坚实基础,当新冠疫情来袭,这位“老兵”肩负起新的使命,从传统疫苗的稳定供应者,转型成为抗击新冠疫情的急先锋。
角色定位:分工协作下的产能“放大器”
在新冠疫苗研发的竞赛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生所)率先研发出灭活新冠疫苗(BBIBP-CorV),并率先获批上市,面对国内乃至全球巨大的接种需求,单一企业的产能远远不够,基于同属中国生物体系的协同优势,长春生物承担起了至关重要的疫苗原液生产乃至制剂分装任务,这意味着,北生所提供的疫苗原液“种子”或核心生产技术在长春生物的现代化生产线上得以大规模复制和扩增,这种分工协作模式,犹如为疫苗生产安装了一个强大的“产能放大器”,极大地加快了疫苗的上市速度和供应量,我们看到大量标注着“北京生物”或“长春生物”的新冠疫苗进入了接种点,它们本质上是同一技术路线下的产品,只是在不同基地生产,共同为构建全民免疫屏障贡献力量。
质量坚守: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标尺
公众或许会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产生疑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一致?对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长春生物生产的新冠疫苗,其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与原研单位完全一致,必须通过严格的批签发制度才能上市,每一批疫苗都经历了包括安全性、有效性指标在内的全面检验,可以说,长春生物生产的疫苗,与北生所疫苗共享同一把“安全有效”的标尺,这背后是长春生物长期恪守的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和一丝不苟的质量文化,确保了每一支流向市场的疫苗都可靠、放心,正是这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使得“长春生物”这个名字成为新冠疫苗安全性的有力背书之一。
社会贡献:保供攻坚中的“隐形冠军”
在2021年中国推进大规模人群接种,力求建立免疫屏障的关键时期,长春生物开足马力,日夜兼程,其生产的疫苗被源源不断地调配至全国各地,特别是为保障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接种提供了有力支撑,它可能不像一些明星科技企业那样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但却是疫情防控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隐形冠军”和“幕后英雄”,其高效、稳定的生产,为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惊人的接种剂次,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也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回顾长春生物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传统疫苗企业在新挑战下的快速转型与卓越贡献,它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严格的质量管理和高效的生产组织,成功扮演了新冠疫苗产能“倍增器”和供应“稳定器”的角色,这不仅是一次应急状态下的成功实践,更凸显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化、协同化作战的优势,长春生物的故事,是“国家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体现,也是中国疫苗工业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部分领跑进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展望未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长春生物这类企业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术能力,必将继续为守护国民健康、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挑战发挥重要作用。